首获三奖项!明德未来书院三名学子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实现零突破
近日,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成绩揭晓,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的苏力哲同学获得二等奖,周铭志和梁琪浩同学获得三等奖。总获奖人数在深圳市与深大附中并列第9,位列广东省第40名。这是明德高中物理竞赛成绩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在此,向创造佳绩的三位同学及指导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01始于兴趣,终于坚持,成于热爱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爱因斯坦说:“从物理学出发思考一切。”物理学虽然深奥,但其独有的魅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全国最具权威、最有含金量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竞赛旨在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
在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赛区)中,我校三名学子获奖,这是我校学子第一次在全国物理竞赛中获奖。
让我们认识一下三名获奖同学,对于这次获奖,他们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呢?
苏力哲性格内敛,平时不苟言笑,他对于数学、物理和计算机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数理逻辑推理的能力很强,有时还会摆弄些小发明。苏力哲说,我是抱着“开阔眼界”的心态参赛,所以能保持耐心做完4个小时的题目。在备赛过程中,学习了很多全新的知识,感觉很充实。
周铭志的兴趣爱好是羽毛球,看动漫,他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数理思维较强。周铭志说,在备战竞赛的过程中,有过失败,也有过困惑,但指导老师林毅每次都耐心地解答疑惑,给了他很多前进的动力。
梁琪浩文静儒雅,性格也属于慢热型,做事沉稳,老师发现,高一刚接触时她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从高二年级开始,课堂上和老师互动频次明显有所上升,学习提升也很大。粱琪浩认为,物理学科主要是重在理解,只要能融会贯通,大部分结论都可以现推。
整个备考和比赛过程,给三位同学带来的是个人的快速成长,对物理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深入思考和坚韧探索,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也是他们此次创造佳绩的助力。
三名获奖同学:苏力哲、周铭志、梁琪浩
02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本次物理比赛,我校能取得好成绩,背后也离不开指导老师林毅的辛苦付出。他目前任教于高三年级,担任香蜜校区高中物理备课组长。
林毅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高中时期获得物理竞赛二等奖,高考成绩全省第二名。任教期间获得2021年深圳市物理高考模拟命题比赛市二等奖(福田区特等奖)、2021-2022年福田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深圳市在线课例大赛三等奖(福田区特等奖)。
林毅老师坦言,自己是在接到报名通知时才最终下定决心再次尝试。去年他带领学生参加过38届物理竞赛,但因为竞争激烈,最终结果不理想。林毅老师担心今年再次失利会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影响高考。所以这次竞赛,更多是抱着给学生“长见识”的心态,并挑选了三名对物理兴趣浓厚却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赛。
竞赛筹备从暑假开始,林毅老师通过Classin线上教学平台,假期里每天用2小时,对孩子们进行物理竞赛知识的第一轮复习。开学之后,他又利用每周一节的自习课时间,对往届预赛考题进行讲解。等到预赛结束确定三名同学进入复赛后,林毅老师又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他们进行复赛难度试题的讲练,最后考前一周再巩固实验考试相关重点。通过这样几轮的准备,孩子们进步明显。林毅老师坦言,虽然已经尽力在准备了,但是还是感觉稍显仓促,好在三位同学很认真、也很争气,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林毅老师说,将来在学生物理学习的指导上,他将以“高考为主,竞赛为辅”。希望更多明德学子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能有所造诣。
指导老师:林毅
03为有源头活水来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老师们倾心培养和同学们努力成长的结果,也是我校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体现。
近年来,我校建立了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未来书院,以“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宽厚基础、卓越能力、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尤其注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未来书院已探索出了创新型人才一体化培养路径,整合了我校小初高创新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强调基础课程的深入学习,以及选修课程的选择性与差异性。在把国家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学校、社会、大学等资源优化书院课程体系。
未来书院课程分为拓展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和STEAM课程,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创新研究和个性化发展,为更多创新拔尖人才提供平台。